12月26日,華為消費者業務CMO朱勇剛在會上首次正式公布華為的AIoT戰略。主要介紹了華為針對AI和IoT布局的HiAI、HiLink兩大平臺,以及華為在智能家居方面今年的全新品牌華為智選。
由此可見,對于巨頭公司而言,2018年的IoT是轉型的一年,轉型到AIoT。這意味著除去連接,更多人性化的功能將被挖掘出來,也因此,巨頭公司的布局不只停留在PPT上,具體公司業務傾向、甚至公司架構也發生了轉變和升級。
阿里、小米、京東們的戰略調整和轉型升級
阿里的商業帝國,現在已經逐漸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。正如前文所言,胡曉明在2018云棲大會·深圳峰會上宣布,IoT正式成為阿里繼電商、金融、物流、云計算后的第五個主賽道。
隨后,在9月20日的阿里云棲大會·杭州峰會上,阿里云IoT事業部總經理庫偉解讀,阿里現在在IoT主要布局智能人居、智能城市、工業互聯網平臺三方面,同時會加強邊緣側布局,在邊緣側與英特爾合作。
我們認為從物聯網到智聯網,中間一定要讓計算無處不在,讓計算能力能夠流動起來,不管是在云端、邊緣端,還是在設備端計算,都要能夠無縫流動起來,所以構建了云邊端一體化物聯網體系。
另外,在11月26日阿里組織架構調整中,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。張勇在公開信中表示:“阿里云智能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,過去幾年在實施中臺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,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臺、算法能力、數據庫、基礎技術架構平臺、調度平臺等核心能力,將全面和阿里云相結合?!?/span>
2018年,All in是產業界的一個流行詞,從戰略導向到產業合作,再到架構調整,均可見阿里在IoT上的All in。此前,在接受雷鋒網專訪時,阿里云IoT市場總監王云詞表示,阿里云IoT未來將會沿著平臺和生態兩端繼續完善布局(詳見雷鋒網此前專訪報道《IoT:阿里的第五賽道》)。
相較而言,雷軍今年在多個場合強調了AIoT的概念,同時,小米在AIoT方面的布局也更為直接。
5月3日,在小米公司準備上市時,將IoT業務作為小米的四大業務之一寫入招股書;9月15日,小米組織架構調整,成立十個新業務部,其中IoT平臺部首次成為小米公司的一個獨立部門進行運營。
在架構調整后,雷鋒網拜訪了小米IoT平臺部高級產品總監彭川,小米IoT部門是一個技術平臺性團隊,先后成立了IoT平臺技術研發中心、云服務研發中心、大數據研發中心和產品研發中心,在內部與AI團隊緊密配合,希望未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平臺并提供更多智能新品。